狗狗有巴贝斯虫是么样的?
巴贝奇微球体病(Babesiosis)又称“狗贝氏病”,是由伯氏毕赤吸虫(Babesia canis)及少量波氏毕赤吸虫(B.bovis)感染的猫科和犬科动物所引起的血液寄生原虫病。 病原体由毕赤虫属的巴贝斯虫感染引起,为革兰染色阴性、大小约1×2um左右圆形或卵圆形的包涵体,在细胞内外均有分布;其发育周期包括滋养体期、圆形胞外期、环形胞内期和子孢子期4个时期[1]。本病主要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广泛,以幼龄犬发病率较高,成年犬多呈隐性感染,一般不发病,常成为传染源;猫的感染率较高,且多为显性感染,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2-3]。当宿主被巴贝斯虫感染后,除导致贫血症状外,还可出现发热、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病因】
1、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为伯氏毕赤吸虫(Babesiacanis)及少量的波氏毕赤吸虫(B. bovis)。其中,主型虫种———伯氏毕赤吸虫寄生于血红细胞中,次型虫种——博氏毕赤吸虫则以滋养体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两种寄生虫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但其基因组的核酸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分别属于不同的物种。同时,这两种寄生虫均可感染犬、猫及其他家养动物以及野生动物,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这两种寄生虫的易感性也不一致;尽管同一种类的动物也可能因感染两种寄生虫的型别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3-5]。
2、传播途径 该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接触带虫动物的血液;②经蚊虫等媒介昆虫叮咬;③经输血等方式传染给易感动物。
3、环境因素
(1)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寄生虫的生长繁殖与扩散; (2)水源污染是重要的传播环节之一;粪便处理不当也是造成本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之一。
【病理变化】 根据病原体在红细胞内存在的时期,可将整个生活史分为4个阶段:滋养体期、圆形胞外期、环状胞内期和子孢子期。由于各期虫体在宿主体内的部位有所区别,因而导致的病理变化也各不相同;
一、滋养体期:此期为寄生期最早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感染初期,大量成熟的滋养体进入红细胞内,使受感染的红细胞变形肿大而溶解破裂,释放出的滋养体继续增殖;
二、圆形胞外期:当虫体侵入红细胞内并增殖至一定数量时,一部分虫体冲破红细胞的屏障而进入白细胞内增殖,形成圆形胞外期包囊;
三、环状胞内期:圆形胞外期的虫体破囊逸出后进入巨噬细胞内,脱去外套膜,裂解成熟形成环状胞内期包囊;
四、子孢子期:环状胞内期包囊中的子孢子在巨噬细胞内分裂增生,形成成熟的子孢子。子孢子从巨噬细胞表面逸出进入血液成为下一个循环周期的起始阶段。
【临床特点】 一、潜伏期较长,一般为3~7周; 二、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个过程,急性期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慢性的表现往往较轻或不明显; 三、临床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宿主年龄、性别及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 四、部分病例可在病程中自愈,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五、成年犬大多呈隐性感染,仅部分个体会出现厌食、虚弱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方法】 一、直接镜检:抽取患病动物的骨髓液涂片,采用姬姆萨染色法检测骨髓液中的红细胞内有无虫体; 二、间接血凝试验:以健康犬或者猫咪的血清进行稀释后再接种于玻片上,然后加入待测血清,观察反应情况; 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用已知抗原制备抗血清,再用纯化的虫体作为标准抗原测定抗体;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技术是检测微丝孢虫的最有效的方法之—,可用于巴贝斯虫病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