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狗狗的溶血症?
溶血性输血反应 正常红细胞膜的化学组成是:蛋白质60%,磷脂25%~30%,糖和其他杂质约10%. 红细胞膜含有多种蛋白和磷脂如清蛋白,球蛋白,凝集素受体及辅脂类,磷脂等.各种细胞膜蛋白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细胞的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7]。
红细胞表面存在许多特异抗原决定簇称为免疫原性表位(Immunoactiveepitopes)。红细胞膜上的抗原主要是清蛋白,其次为球蛋白、酶类和一些糖类[8-9],它们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或ADCC效应而溶解红细胞导致溶血反应发生【10】。 当输入的红细胞表面具有受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时,即可产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这类由血型系统自身免疫引起红细胞破坏所产生的溶血性贫血称血型抗体的同种免疫溶血性贫血。其发病机理是由于ABO亚型不匹配,Rh系统等其它血型系统不合而造成患者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后者与红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物质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导致溶血.这种反应包括免疫和非免疫两种途径(见图4)【1】。
目前临床上输注的血浆来源于大量献血者的血浆,这些血浆中很可能含有其他受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从而造成血型系统的自身抗体。有文献报道由于未检测受者是否含有抗A/B抗体而导致血型抗体的同种免疫溶血性贫血的病例【12】。因此应尽量使用受者自身新鲜全血制备成分血以免发生此类事件。当输注了含有受者自身抗体的血液制品后,抗体进入受者身体内引发免疫应答并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