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体内虫特别多?
体内寄生虫是通过食物摄入并在胃肠里生长繁殖的,所以,如果给猫吃了生肉或者没有完全煮熟的肉,虫子就会得逞! 蛔目、绦目和线虫目的寄生虫都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在胃肠道中发育成较大的成虫,然后释放毒素或酶类,干扰神经传导,使猫出现呕吐腹泻、精神沉郁、食欲不佳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死亡。
常见的肠道寄生虫有蛔目中的蛔科,如蛔属(蛔目中最大的一属)、异尖属;绦目中的绦虫科等的幼虫,线虫目的蛔纲异尖动物门等。 其中,蛔科的蛔属是寄生虫中的“大王”了,因为其可以感染各种动物,且种类很多,形态结构又相似,很难区分,所以,当我们看到“属于蛔目蛔科”之类的描述时,其实是比较笼统的介绍。 而绦目和线虫目的寄生虫,主要存在于肉类及动物肠道的分泌物中,只要做好食物的清洁工作—煮熟煮透,基本可以杀灭里面的寄生虫。 但如果是蛔目中的寄生虫,就较为难办了,因为其在外形上与异尖科(常见于海生无脊椎动物体内)的异尖幼虫极其相似,而且,当蛔科寄生虫入侵人体后,会在消化道内移行,并寻找合适的部位钻眼而进入人体黏膜组织,此时,它又会以惊人的速度增殖,并诱发急性炎症反应。
对于这类寄生虫,药物杀灭的效果往往不太好,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餐具、食品生熟分开,避免直接接触虫体或被虫体污染的食物。 如果已经患有寄生虫病,应及时就医,并尽量少吃生冷食品。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粪便,如有异常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室内猫比户外猫更易得寄生虫你信不信?是的,你没有看错,相对于户外活动的猫咪,长期待在室内的猫咪更易“中招”寄生虫!不少铲屎官都认为寄生虫离自家的“喵星人”很远,其实,寄生虫离我们很近,而且寄生虫的种类多种多样,可危害猫咪的眼睛、心脏、胃、肠、肝、肺等多个部位,严重时可造成幼猫的死亡。
猫体内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其实并不复杂,日常生活中,猫咪吃生肉、人猫亲密接触、甚至铲屎官经常下馆子都有可能将寄生虫带进家门。由于有些人体寄生虫和宠物的体内外寄生虫是一样的,加之不少铲屎官对宠物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人猫共患寄生虫病在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跳蚤的危害
通常感染跳蚤的来源是家里养了犬,犬感染跳蚤之后,猫会通过接触而感染。跳蚤本身引起的皮肤疾病一般并不是很严重,表现为剧烈的瘙痒,猫经常抓挠、咬虱患部,严重的可以造成局部的脱毛、皮炎等。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真正的危险在于跳蚤可以传播其他疾病。
例如传播细菌性疾病——猫蚤菌性疾病,被带有病菌跳蚤叮咬的猫会表现为类似瘟热的临床疾病,病死率接近百分百。又如传播寄生虫病——绦虫病,猫常表现为肛门瘙痒、皮毛粗糙、精神不佳等。此外,犬猫身上有跳蚤还会感染人。
蛔虫的危害
蛔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猫蛔虫病一般多发于2个月到2岁的幼年猫。成年猫由于自身免疫力较强,一般感染蛔虫后可以自行排出体外。但是幼年猫感染蛔虫是相当棘手的,一般的驱蛔药很难杀灭其体内的蛔虫,而且蛔虫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因为无法在肠道中正常发育而“游走”到其他器官中。
蛔虫病的临床症状有形体消瘦、咳嗽、异食癖、便秘、腹泻、呕吐等,最后因衰竭而死。此外,如果人类感染蛔虫的话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如果侵犯其他脏器还会发生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常见的体内寄生虫还有钩虫、滴虫、华支睾吸虫等等,可以引起猫的消瘦、贫血、异食癖、消化不良、便血、腹痛等症状。严重感染的幼年猫也会因为衰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