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每年要打什么疫苗?
现在养狗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能够正确饲养狗狗的却不多,比如给狗狗打疫苗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给小狗狗打的疫苗分两种,一种是预防传染病的,另一种是驱虫的。 通常情况,我们建议小狗打完三针防传染病的疫苗后再进行驱虫,但是个别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同时进行。 先来说说是哪一种疫苗。
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接种的都是六联苗(犬瘟热、细小病毒性肠炎、传染性肝炎、副流感、疱疹病毒病和钩端螺旋体病)。而进口疫苗还有七联苗和八联苗,多了一针预防疾病的注射。对于小狗而言,最好还是注射六联苗。 因为小狗抵抗力弱,身体各方面还没有发育完全,而很多疾病都是有潜伏期的,如果注射了六联苗,起码可以预防六种常见的传染疾病;如果注射了进口七联苗或者八联苗,还可以再预防几种疾病。
虽然各种疫苗都可以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疾病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失败。在注射完疫苗后,主人应该密切观察猫咪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带去医院诊断治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疫苗都不能过早注射,否则容易导致免疫反应发生,反而危害到小猫的健康。
一般来说,2个月以上的猫咪就可以开始接种疫苗了。首次免疫需要注射3次,每隔15-21天注射一次,然后在注射完末针疫苗后的第10天,再来注射一针加强疫苗。 在第一次注射疫苗时,部分猫咪可能会表现出轻微的不适反应,如精神差、食欲降低、呕吐腹泻等症,这些都属于正常的不良反应,随着猫咪体内抗体增多,这些症状会逐渐消失。 如果接种后7天左右,猫咪出现体温升高、厌食、精神不振等症状,应立即带它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对症治疗。
首先要明白的一点是,疫苗需要在狗狗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使用,如果狗狗有患病或者是疑似患病的症状,应该先对狗狗进行护理直至恢复健康以后再注射疫苗。
一般刚出生的小狗会在母狗的奶水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下获取一定的抗体,这些来自妈妈的抗体保护着小狗不被病菌入侵,但是这个自动免疫是有期限的,在小狗两个月左右这个自动免疫就开始衰减,所以两个月龄的小狗就需要开始进行基础免疫了。所谓基础免疫,就是在第一次注射某种疫苗的时候需要间隔20天进行三次的注射,完成这三次的注射后即获得了对这种疫苗中病毒的免疫能力。一般小狗在8月龄之前需要注射三次的2联苗(狗瘟及传染性肝炎),即在小狗2月龄、4月龄和6月龄的时候。而狂犬病疫苗则在小狗5个月大的时候注射第一针,一年后再加强注射一次,后面只需要在每隔1-3年的时间加强一次(不同疫苗要求有差异,按使用说明进行)即可。
注意,以上的免疫程序是针对没有接触过疫苗的小狗来说的,如果是已经成年的狗,按使用说明给小狗注射两次此疫苗后即获得了对该疫苗病毒的免疫能力。因此有些宠物医院会建议大狗只需要免疫两次。
如果狗狗有寄生虫病的感染,应该在驱虫后再进行注射疫苗,避免因寄生虫而产生的免疫抑制使得疫苗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保护狗狗。
注射疫苗的免疫保护并不是100%的,但是注射了疫苗的狗狗和没有注射疫苗的狗狗相比,在感染某些病毒性病菌后其病情会有天壤之别的差异。没有注射疫苗的狗狗感染病菌后,其产生的抗体是有限的且产生抗体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段时间内病菌已经对狗狗的机体产生大量的损伤并且在机体中不断繁殖,这为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机体的损伤使得后续的治疗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而注射疫苗的狗狗在病毒入侵时可以立即启动免疫系统并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杀灭入侵的病菌,使得感染后的狗狗在治疗时恢复很快甚至仅仅需要药物的支持而无需治疗。
另外很多狗狗是携带病毒但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如果携带病毒并且没有产生抗体的狗狗接触携带病毒但是无症状的狗狗,还是有极大的感染风险,在犬场或者宠物医院等场所,这种风险会更高,因此即使狗狗不去接触同类,在这种高危区域活动过后也应该复免一次疫苗,最大程度保证免疫效果。
因此对于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按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并且在注射时期内身体条件良好的狗狗,注射2联及狂犬病疫苗以后,2联疫苗及狂犬疫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注:狂犬病病毒目前有多个国家及地区不同的毒株,不同毒株的抗原性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疫苗存在一定的保护盲区,狂犬疫苗只能保证对于同源毒株100%保护。但是从世界范围内来说,狂犬病的病毒基因型并不多,因此狂犬病疫苗的免疫覆盖率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