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应该怎么清洁?
耳朵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外耳道周围有很多肌肉和韧带,它们在运动或牵拉的过程中可能会使耵聍(也就是俗称的硬块)接触到外耳道的表面并发生脱落。但也有可能你摘下来的“硬块”并不是耵聍,而是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
这些脂肪状的分泌物含有耳朵自身分泌的油脂,可以滋润耳道皮肤,防止干燥、开裂;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以及吸入空中的灰尘颗粒等。 这些分泌物通常为干痂状,不易被发觉。当人体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脂类物质时,这些干痂会慢慢融化、脱落并被清除出来。这个过程是正常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我们人体通过吐故纳新维持新陈代谢一样。
如果耳朵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也没有分泌过多的油脂,那么耳朵里的正常的分泌物是可以维持耳朵的清洁的,不需要特意去清理。 如果感觉耳朵里异物感明显,并且有连续的耵聍脱落,可以用专门的铲子刮除。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指甲或者棉签等东西去挖耳朵。因为人的手指伸入耳朵再轻轻抠出,这样容易把手指上的细菌带进耳朵里面,引起感染;而用棉签抠耳朵,容易把细小的耵聍戳进了鼓膜的部位,使得耵聍进入鼓室而引起炎症反应。
当发现耳朵里有较多的分泌物时,应该尽早处理。可以先用自己的手指蘸上少量的植物油,轻轻深入外耳道,轻轻地涂抹均匀,待分泌物软化后,再用干净的纸擦净。必要时也可以选用生理盐水对耳朵进行清洗。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类方法时,不要用力过度导致损伤鼓膜(尤其是小孩的鼓膜非常薄,容易受伤);如果自行处理不能完全清除分泌物,应及时就医,请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