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有狗耳朵的是什么?
我猜是这种: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因为这个问题里“拍”和“照”两个字太有意思了! 首先,拍摄用的设备不同(手机还是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效果天差地别。而且现在拍照的工具太多了,微信里的表情、短视频App里的动漫头、P图软件……所以,最终的照片效果也千差万别。
其次,这个“照”字用得也很有意思。这词儿太古典了,感觉就是拿个很贵的镜子或雕花玻璃照,像古装剧里常看到的: “来人啊,取我照镜。”“皇上,您要的照镜来了。” 或者电影《霸王别姬》里段小楼对着镜子一描眉的镜头——这也是我对“照”字最有印象的一次。 不过,后来再回想,似乎“照片”中的“相”才是关键。这个“相”不是指“照相机”的“相”也不是照相的“象”,是指“肖像”的“相”。换句话说,这张照片里要有人像,且有此人像,才能称为“照片”——否则的话,只能称其为“影像”或是“画面”。
于是,又绕回到了原点。摄影术从发明至今不过两百多年,而我国古代就有“留影”,“人像画”等说法。可见,人们用“相片”“照片”来指代这类能反映人物形象的画面有着悠久的历史。 那如果没人在照片中呢?比如,月亮的倒影? 这时候,我们又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没有“人”(或者说不具备人的属性)的时候,照片中的景物是毫无感情的;但是,一旦加入了人的元素后,无论这是一张怎样的脸,照片顿时就有了情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摄影的魅力之一:能瞬间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这时候再想想这个“照”字,是不是又有另一种理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