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耳朵里臭是怎么回事?
油耳朵学名耳耵聍,是由外耳道软骨部耵聍腺分泌出来的油脂性分泌物积聚在耳道内形成的碎片样物质。根据其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干性的,又称片状耵聍,由耵聍腺及周围皮肤脱落的表皮细胞、胆固醇、脂肪酸等混合而成,呈浅黄色或深黄色。 另一种是湿性的,又称液状耵聍,是由耵聍腺的分泌物与皮屑混合而成,可被拉成丝状,颜色可为黄色或棕色。 一般来说,正常人都会有一些耳屎(也就是耳耵聍),只不过有些人的耳屎比较多,而有些人则很少。这些耳屎虽然看起来不太雅观,但却有着重要的功效——阻截外界细菌侵入中耳。 在人耳道内外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粘膜,称为鼓膜,这层粘膜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不断更新换代。此时如果耳道内无异物,那么鼓膜上的皱襞就会把耳道自然填满。但是一旦有了耳屎,则会阻碍这一过程,使声音更集中地传递到听觉神经,从而获得更好的听力效果。
耳屎还有润滑作用,可使耳道保持适当的湿润度,避免过于干燥而产生的不适症状。另外,由于唾液里的氨基酸可通过耳道黏膜进入内耳,为耳道及鼓膜提供营养。有耳屎的人并不会影响这些组织的健康。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耳屎过多过稠导致堵塞,可能会引起听力减退、耳鸣,甚至诱发外耳道炎,这时就应该及时清除耳屎了。一般只要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不用手或者硬物掏挖耳道,耳屎会自然地脱落下来,并不需要特别清理。 如果出现耳屎过多、难以自行排出,或者出现耳道疼痛、灼热感等情况,就要小心可能出现了细菌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