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能去鱼身上的白毛吗?
可以。 有些鱼类体表长有粘液,这是出于保护身体、减少寄生虫附着的原因。而有些粘液比较多、比较厚的鱼类,在繁殖期或者患病时期,体表粘液产生大量代谢物,在表面形成白色物质,即我们所谓的“白毛”。 “白毛”的形成与体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有关系。当鱼类因疾病原因引起体内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时,会在体表腺体处出现“白毛”,且颜色越白,说明碱性磷酸酶增高的程度越明显(即“白毛”越多);反之,则越不明显。 使用弱酸性的溶液清洗,可以达到去除“白毛”的目的。对于淡水养殖的鱼苗、幼鱼等,可以使用浓度为50-100毫克/升的盐酸溶液浸泡20分钟左右;或者使用浓盐水浸泡,咸度约为3.5%,浸泡时间大约为10分钟,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成鱼,可以先将鱼缸中的水位提升,然后倒入食用醋(白醋效果更好),使其完全覆盖鱼体和鱼缸壁,等待20分钟以上,再用海绵吸附沉淀,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如果鱼的体表已经形成了较厚的“白毛”层,可以在以上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小苏打(碳铵)进行漂洗。因为“白毛”中含有大量的碱性物质,而小苏打是强碱性化合物,两者相遇,可以快速中和,起到很好的清除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小苏打的时候,一定要控制用量,避免浓度太高损伤鱼体的表皮。